一、滤芯更换:分步骤操作与周期管理
滤芯类型与更换周期
前置滤芯:用于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、油雾等杂质,通常每6-12个月更换一次。若设备运行环境较差(如粉尘多、湿度高),需缩短至3-6个月。
干燥管滤芯:吸附水分,防止氢气含水量超标。当前置透明净化室的变色指示剂由蓝变红时,需立即更换,寿命一般为6-12个月。
净化柱滤芯:进一步纯化氢气,去除微量杂质。建议每12-24个月更换,或根据气体纯度检测结果提前更换。
更换步骤
安全准备:关闭设备电源,断开气路连接,佩戴手套和护目镜。
拆卸旧滤芯:逆时针旋开滤芯外壳,取出旧滤芯,注意避免杂质落入气路。
清洁与安装:用酒精棉擦拭滤芯外壳内壁,安装新滤芯时确保密封圈完好,顺时针旋紧外壳。
检查密封性:开启设备,用检漏液检测气路连接处,确保无泄漏。
注意事项
严禁使用过期或损坏的滤芯,否则可能导致氢气纯度下降或设备故障。
记录滤芯更换日期和型号,便于追踪维护周期。
二、电解槽清洗:去垢与效率恢复
清洗时机
产气量下降:当设备产气量低于额定值的80%时,可能是电解槽结垢导致效率下降。
电解液变色:正常电解液为无色或淡黄色,若变深或浑浊,说明杂质积累,需清洗。
定期维护:建议每1-2年清洗一次,或根据使用频率缩短周期。
清洗步骤
断电与排水:关闭设备电源,打开排水阀排空电解槽内的电解液,收集废液避免污染。
浸泡去垢:用10%的柠檬酸溶液浸泡电解槽30分钟,溶解电极表面的水垢和金属离子沉积。
冲洗与干燥: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电解槽,直至水质呈中性。用干燥氮气吹扫气路,防止残留水分。
重新配置电解液:按说明书比例(如20%-30%的KOH溶液)添加新电解液,用pH试纸或电导率仪检测浓度。
注意事项
清洗时避免电解液溅到皮肤或眼睛,若不慎接触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。
确保电解槽干燥后再重新安装,防止短路或腐蚀。
定期检查电解槽密封性,若发现漏液,需更换密封胶垫或极板。
三、日常维护: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
水质管理
严禁使用自来水或含矿物质的水,必须使用二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,防止钙镁离子沉积堵塞电解通道。
每月更换一次电解用水,若使用频繁可缩短至每2周一次。
压力与流量监控
观察压力表和流量计,确保输出压力稳定在0.4MPa,流量在设定值范围内。
若压力波动超过0.05MPa或流量骤降,检查气路是否堵塞或电解效率是否下降。
散热与通风
保持设备周围通风良好,避免堆放杂物。满负荷运行时,外壳温度若超过50℃,需检查散热风扇是否正常运转。
电解温度一般控制在≤60℃,防止高温影响电解效率。
长期停机处理
若设备停用超过7天,需排空电解槽内的水,用干燥空气吹扫气路,防止潮湿导致部件锈蚀。
重新启用前,检查所有密封圈是否老化,必要时更换新部件。
四、故障排查: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产气量不足
原因:滤芯堵塞、电解液浓度不足、电极老化。
解决方案:更换滤芯,调整电解液浓度,清洗或更换电极。
氢气纯度下降
原因:滤芯失效、电解槽污染、气路泄漏。
解决方案:更换滤芯,清洗电解槽,用检漏液检测并修复泄漏点。
设备异常噪音或震动
原因:电解液问题、散热不良、部件松动。
解决方案:更换电解液,清理散热通道,紧固松动部件。